研學結束后便是期中考試……
待到期中考試的硝煙散去,云景中學高一年級在短暫的喧嘩后重歸平靜的日常。
成績榜單前的人潮早已散去,但那份考后的余波仍在每個人心中蕩漾。
傅知秋的名字依舊穩(wěn)居榜首。
向晚桐的名字也出現(xiàn)在年級前三十的行列,文科成績亮眼,理科雖不如傅知秋那般耀眼,但物理和數(shù)學也穩(wěn)穩(wěn)排進了年級前一百,對于一個剛上高一的學生來說,已是相當出色。
只是當她看到自己物理卷面上那道因思路偏差而失分的大題時,心里還是掠過一絲小小的懊惱。
“晚桐,恭喜恭喜,年級前三十了都,太棒了!”
林予曦拿著剛從小賣部買來的果汁,笑嘻嘻地塞給向晚桐一瓶,“晚上必須加雞腿!”
“謝謝予曦姐?!?向晚桐接過果汁,臉上也露出笑容,心里的那點小疙瘩被朋友的喜悅沖淡了些。
兩人正說著話,在教學樓安靜的連廊轉角,迎面遇上了剛從物理老師辦公室出來的傅知秋。
他手里拿著幾份裝訂好的試卷,似乎是這次期中的高分卷或拓展題集。
“傅知秋。” 林予曦眼睛一亮,“膜拜,物理又是接近滿分吧?”
傅知秋微微頷首,目光很自然地落在向晚桐身上。
他能捕捉到她笑容下那絲幾不可察的、對某道題目的介懷。
他的視線在她因握著冰涼果汁而微微泛紅的指尖上停頓了一瞬,又移回她的眼睛。
“考得不錯?!?他的聲音略帶平靜,帶著陳述事實的肯定,并非客套。
“嗯,謝謝。”
向晚桐點點頭,心里那點懊惱似乎被他這句直接的肯定撫平了一些,
“你……還是那么厲害。” 語氣里帶著由衷的佩服。
傅知秋沉默了兩秒。他沒有接關于自己成績的話,目光反而落在了向晚桐手里那份卷起的物理試卷上。
他記得那張卷子,也記得她失分的那道題。
“那道題,” 傅知秋忽然開口,話題直接切入學術,“你的切入點其實有想法,只是最后一步判斷錯了?!?/p>
他的語氣很平淡,像是在分析一個客觀的物理模型,而非評價她的失誤。
向晚桐有些意外地抬起頭。他居然記得她的錯題,還分析了原因。
傅知秋沒有理會她的驚訝,繼續(xù)用他那特有的、條理清晰的語調說道:
“這種類型題,關鍵在……你的問題在于……”
他簡明扼要地點出了向晚桐思路上的關鍵偏差,并給出了更優(yōu)的解題路徑。
沒有居高臨下的指點,更像是一種學術探討式的分享。
林予曦在一旁聽得云里霧里,但眼睛卻越來越亮,嗅到了不尋常的氣息。
向晚桐卻聽得入了神。傅知秋的分析一針見血,瞬間點醒了她之前的困惑。
她忍不住拿出卷子,指著那道題:“你是說,這里應該先……,而不是……”
“對?!?傅知秋點頭,很自然地靠近一步,修長的手指指向卷面上的圖形,在她卷子上虛點著關鍵位置,
“看這里,……”
兩人靠得很近,頭幾乎要湊在一起。傅知秋身上干凈清冽的氣息若有若無地縈繞在鼻尖。
向晚桐專注地聽著他的講解,目光追隨著他指尖的移動,之前的那點懊惱完全被求知欲取代,眼神亮晶晶的。
林予曦看著這專注討論學術的兩人,嘴角咧到了耳根,無聲地用口型對空氣說:“磕到了磕到了!”
講解告一段落,向晚桐豁然開朗:
“我明白了!原來是這樣啊,謝謝!” 她的語氣充滿了真誠的感謝和豁然開朗的喜悅。
傅知秋收回手指,目光在她因興奮而微紅的臉頰上停留了一瞬,又迅速移開,仿佛只是完成了解答。
但他握著資料的手指卻微微摩挲了一下紙頁的邊緣。
空氣安靜了幾秒。陽光透過玻璃窗,在光潔的地面上投下溫暖的光斑。
傅知秋像是下了某種決心,他抬起眼,目光再次落在向晚桐臉上,聲音比剛才低沉了一點,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繃:
“向晚桐?!?/p>
“嗯?” 向晚桐還沉浸在解題的喜悅中,下意識應道。
傅知秋停頓了一下,似乎在斟酌詞句,午后的陽光在他清俊的側臉上跳躍,也照亮了他耳根處那抹悄然加深的、無法掩飾的薄紅。
“我和秦子揚、孫晨旭他們,” 他的語速比平時稍慢,但每個字都很清晰,“打算組一個學習小組,每周固定時間討論難題和拓展思路?!?/p>
他頓了頓,目光專注地看著她,仿佛在確認她的反應,“你……有興趣加入嗎?”
這次輪到向晚桐愣住了。
解題小組?
傅知秋、秦子揚、孫晨旭?
邀請她加入?
這幾位都是年級里頂尖的理科大神!孫晨旭是一班班長,也是年級前十的??汀K麄兊男〗M……邀請她?
震驚過后,是巨大的不真實感和一絲受寵若驚的慌亂。
她的臉頰迅速飛紅,聲音帶著不確定:
“我?可……可是,你們討論的題目肯定很難,我……”
她擔心自己跟不上,會拖后腿。
“你的邏輯思維很好,解題也有獨特的視角?!?/p>
傅知秋打斷了她自我懷疑的話,語氣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肯定,像是在陳述一個經(jīng)過他嚴謹觀察后得出的結論,
“那道題,你的切入點就很有啟發(fā)性。我們需要不同的思路碰撞?!?/p>
他的目光坦然而真誠,沒有一絲施舍或客套的意思。
林予曦在一旁激動地掐了向晚桐胳膊一下,在心里向向晚桐尖叫:
“快答應啊笨蛋,這是傅知秋在肯定你,在邀請你?。 ?/p>
向晚桐看著傅知秋那雙深邃而認真的眼睛,里面清晰地映著自己有些慌亂又帶著驚喜的臉。
他耳根的紅暈還未褪去,卻依舊堅定地看著她,等待她的回答。
那份來自頂尖學霸的、真誠的認可和邀請,像一股暖流,瞬間沖散了所有的自我懷疑。
一股勇氣涌了上來。她深吸一口氣,壓下狂跳的心,用力點了點頭,聲音不大,卻異常清晰:
“嗯!我愿意加入,謝謝你們……給我這個機會。”
傅知秋看著她亮起的眼睛和堅定的點頭,一直微抿的唇角終于抑制不住地向上彎起一個清晰的弧度。
那笑容如同冰雪初融,帶著純粹的愉悅和一絲不易察覺的如釋重負。
“好?!?他簡短地應道,仿佛只是敲定了一個學習計劃,但眼底的笑意卻藏不住。
陽光暖暖地灑在連廊上,空氣中彌漫著書本的油墨味和一絲青澀的悸動。
一份關于共同進步、思維碰撞的邀約,在期中考后的午后悄然達成。
這不僅僅是一個學習小組的開始,更像是兩顆同樣熱愛思考、追求卓越的心,在云景中學的日常里,找到了更近一步的契機。
手腕上的銀月,在陽光下閃爍著溫潤的光澤,仿佛也在為這個新的開始而微笑。
傅知秋發(fā)起的“理科拔高解題小組”很快投入了運轉。
第一次討論定在周五放學后的圖書館小型研討室。
推開門,秦子揚和孫晨旭已經(jīng)到了。
秦子揚正安靜地看著一本的物理期刊,孫晨旭則在草稿紙上演算著什么。
傅知秋坐在靠窗的位置,面前攤著幾份打印好的題目。
“嗨,向晚桐!來啦!” 孫晨旭抬起頭,爽朗地打招呼,笑容很有感染力。
秦子揚也放下期刊,推了推眼鏡,對向晚桐微微頷首:
“哈嘍,向晚桐,歡迎。”
“嗯,大家好?!?/p>
向晚桐有些局促地回應,找了個位置坐下。
面對這幾位大神,說不緊張是假的。她下意識地摸了摸手腕上的銀月。
傅知秋將一份題目遞給她:“先看看這個,一道壓軸題?!?/p>
題目難度果然很高,題干長,物理情境復雜。
向晚桐深吸一口氣,集中精神開始審題。
討論很快進入狀態(tài)。傅知秋作為發(fā)起者,引導著思路:
“核心點在于……”
“這里需要用到……”
“……確定是關鍵?!?/p>
秦子揚在平時雖然嘻嘻哈哈,但在真正學術上討論時,卻是思路嚴謹,補充道:
“從這里切入驗證可能更直觀。”
孫晨旭則更偏向靈活建模:
“能不能把這個……雖然近似,但計算量可能小很多?!?/p>
一時間,研討室里只剩下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、翻頁聲和低沉而專注的討論聲。空氣里彌漫著油墨味和思考的氣息。
向晚桐起初只是安靜地聽著,努力跟上三位大神的思路,偶爾在草稿紙上記下關鍵點。
當孫晨旭提出那個模型的設想時,她看著圖形,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。
她猶豫了一下,聲音不大但清晰地插話:
“那個……孫晨旭的模型,在開始時可以有效,但如果……,會不會有偏差?”
她一邊說,一邊在草稿紙上畫出示意圖,指出了自己疑惑的點。
研討室安靜了一瞬。
孫晨旭看著她的草圖,鏡片后的目光閃過一絲贊許:
“有道理。忽略了……,模型的初始條件設置需要修正?!?/p>
秦子揚也恍然大悟,拍了下腦袋:“對哦!向晚桐觀察得細!是我疏忽了初始狀態(tài)!”
傅知秋的目光落在向晚桐的草稿紙上,又看向她因為提出見解而微微發(fā)亮的眼睛。
他的嘴角幾不可察地向上彎了一下,隨即恢復平靜,點頭道:
“向晚桐指出的很關鍵,……” 他自然地接過了她的思路,完善了結論。
這一刻,向晚桐清晰地感受到,她的思考、她的質疑,被認真地聽取、被有效地吸納了。
那份因為加入“大神圈”而產(chǎn)生的忐忑,被一種真切的參與感和被認同感取代。
她不再是單純的聆聽者,而是思維碰撞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后續(xù)的討論中,向晚桐明顯放松了許多。
她開始更積極地提出自己的解題想法,有時是疑問,有時是補充。
雖然她的解法未必是最優(yōu)或最巧妙的,但那份獨特的視角和細致的觀察,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(fā),讓討論更加深入和全面。
傅知秋的目光總會適時地落在她發(fā)言時的草稿紙上,或者在她闡述完一個稍顯稚嫩但方向正確的思路時,給予一個簡短的肯定:“方向對?!?或者:“這個切入點可以?!?/p>
沒有過多的贊美,卻帶著沉甸甸的分量。
孫晨旭則是冷靜的補充者和驗證者。秦子揚則常常是那個活躍氣氛、提出大膽假設的人。
四個性格迥異、思維模式不同的人,在研討室柔和的光線下,圍繞著復雜的物理世界,進行著高效而純粹的思維碰撞。
筆尖在紙上跳躍,公式在推導中延伸,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悄然迸發(fā)。
時間在專注的討論中過得飛快。窗外的天色漸漸染上暮色。
“今天就到這里吧。” 傅知秋看了一眼手表,合上筆記本,“下周同一時間?題目我來準備?!?/p>
“沒問題!” 秦子揚伸了個懶腰,“跟你們討論,感覺腦子都通透了不少!”
孫晨旭也點點頭:“效率很高?!?/p>
向晚桐整理著自己的筆記和草稿紙,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推導和討論要點,心里充盈著一種充實的滿足感。
她抬頭看向傅知秋,正好他也看了過來。
“走吧?!?/p>
傅知秋站起身,語氣自然地對向晚桐說,仿佛這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舉動。
“嗯?!?/p>
向晚桐應了一聲,收拾好東西,和其他兩人道別后,跟著傅知秋走出了研討室。
圖書館的走廊已經(jīng)亮起了燈。兩人并肩走在安靜的廊道里,腳步聲在空曠中回響。
誰也沒有說話,但一種因共同思考、彼此認同而產(chǎn)生的默契和舒適感在空氣中靜靜流淌。
研討室里激烈的思維交鋒沉淀下來,只剩下一種平和的余韻。
“剛才那道題,” 傅知秋忽然開口,打破了沉默,聲音在安靜的走廊里顯得格外清晰,
“你最后提出的方法,很簡潔。”
向晚桐沒想到他會突然單獨提起這個,心跳快了一拍,臉頰微熱:
“是……是受孫晨旭之前思路的啟發(fā)……”
“嗯?!?/p>
傅知秋應了一聲,沒再說什么。但向晚桐能感覺到,他周身那股清冷的氣息似乎柔和了許多。
走到圖書館門口,深秋的晚風帶著涼意拂面。
傅知秋停下腳步,側頭看她:“回宿舍?”
“嗯?!?向晚桐點點頭。
“一起?!?/p>
傅知秋的語氣依舊平淡,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意味,他打算送完向晚桐后再自行走讀回家。
他自然地調整了方向,朝著女生宿舍樓的方向走去。
路燈的光線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,偶爾會重疊在一起。
向晚桐手腕上的銀月在燈光下反射著溫潤的光澤。
她看著前方傅知秋挺拔的背影,又低頭看看自己手中那份沉甸甸的、記錄著思維火花的筆記,嘴角忍不住向上揚起。
學習小組的第一次討論圓滿結束。這不僅僅是一個共同解題的平臺,更像是一扇門,讓她得以更近地走進那個她仰望的世界,也讓那個世界里的光,真實地照亮了她腳下的路。
那些在研討室燈光下跳躍的公式、碰撞的思路、以及此刻并肩行走在暮色中的靜謐,都化作了心底微暖的星芒,照亮了云景中學這個平凡的秋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