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段:借錢借命 判你萬三
有人說:“網(wǎng)貸借一萬,判你還萬三?!?/p>
聽起來像一句段子,一句順口溜,一句醉漢發(fā)瘋的嘲笑。
可對我來說,這不是段子,是我收到過的判決書。
借你一萬,到賬八千五——扣掉“服務(wù)費”“擔保費”“貸后管理費”;
三個月內(nèi)滾成一萬四,系統(tǒng)推薦你“展期還款”;
展期一筆新的貸款,舊賬利息繼續(xù)算,你還得起利息,卻永遠還不掉本金;
你以為是“臨時周轉(zhuǎn)”,他們卻早在合同底層埋好了復(fù)利、違約金、懲罰息,連你想提前還清都是一項收入來源;
一旦你斷供、逾期,他們就說:“依法上報征信,法院自動立案?!?/p>
而法院呢,從來不管你是不是被套路簽了霸王協(xié)議,他們只認電子簽字和數(shù)據(jù)留痕,
你就成了‘有能力償還卻惡意逃廢債務(wù)’的失信人。
所以你欠的是一萬,平臺說你該還一萬六;
你欠的是一萬六,法院判你還兩萬三;
你還了兩萬三,他們說你還有“違約金未清”——你就成了**“借一萬,判你還萬三”**的活例子。
“萬三”不是數(shù)字,是沈萬三。
他是明代巨賈,被譽為“富可敵國”,可在這些放貸公司眼里,你借一萬,就得還出沈萬三的家底來,才算及格。
我叫杜一鳴,男,北京人,今年二十八歲,目前負債197,860元。
從第一筆貸款到賬,到今天剛好過去了423天。
這423天里,我經(jīng)歷了:
共計19個平臺借貸,包括但不限于顆粒貸款、叮咚金條、白白條、紅衣借貸、迪迪金融、螞袋花兜、全名錢包、美圖借唄、信用飛揚、小米信業(yè);
其中14個平臺收取了服務(wù)類費用,最低8%,最高21.5%,實到金額普遍低于標注額度20%以上;
總共收到催收電話1476通,其中AI語音888通,人工通話218通,自動短信371條;
我的父母各接到騷擾電話24次,所在公司行政電話被騷擾3次,前女友接到2次騷擾警告;
我從一名年薪二十萬的地產(chǎn)設(shè)計師,變成了日均吃泡面的兼職外包工,睡在天通苑合租房上鋪,每天靠“限量福利”APP薅羊毛度日。
現(xiàn)在,我坐在一棟寫字樓的天臺邊,低頭看著微信余額18.74元,
腦子里只回蕩著四個字:
“你還不起。”
我還記得第一筆網(wǎng)貸是怎么借下來的。
那天是2024年3月27日,深夜兩點,房東發(fā)來信息說:
“下個月漲房租,4200,不租拉倒。”
我躺在床上,身上就剩2600塊,信用卡也刷爆了,租金一交,吃飯的錢都沒有。
朋友圈里看到一條“顆粒貸款”推廣鏈接:
“額度3萬,日息0.04%,無抵押、秒到賬。”
我想了兩分鐘,就點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