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解了母親的過去,但我并沒有選擇妥協(xié)。
因為我明白,用我的退讓去撫慰她的舊傷,只會讓我們兩個人,都陷在那個名為“期待”的泥潭里,無法自拔。
真正的解脫,不是逃避,而是各自,走出各自的困境。
我回到城里,用我工作幾年攢下的所有積蓄,加上陳默的幫助,在那個我常去的老城區(qū)里,盤下了一間小小的、臨街的店鋪。
店鋪很破舊,但我眼里,卻充滿了光。
我開始裝修,設計。我把墻刷成了溫暖的米白色,請木工師傅,打了一排排,直抵天花板的書架。我從舊貨市場,淘來了幾張老舊的沙發(fā)和桌椅,配上暖黃色的落地燈。
陳默,成了我最得力的幫手。他不僅幫我出謀劃策,還親手,為我的書店,燒制了一套獨一無二的陶藝茶具。
兩個月后,我的書店,終于開業(yè)了。
我給它取名,叫“有光書店”。
取自陳默說的那句話:萬物皆有裂痕,那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。
書店很小,也很偏僻。賣的,也都是一些冷門的、小眾的文學和社科類書籍。我知道,這樣的書店,注定是賺不到錢的。
但我不在乎。
每天,陽光從巨大的落地窗里照進來,灑在書架上,也灑在我身上。我煮一壺茶,放一首舒緩的音樂,接待著三三兩兩的客人。
那種內心的平靜和富足,是之前,坐在高級寫字樓里,對著冰冷的電腦屏幕,永遠也感受不到的。
我的“壯舉”,自然也傳到了我媽的耳朵里。
我從親戚的轉述中,得知了她的反應。
據說,當她從我三姨口中,得知我真的,用所有積蓄,開了這么一間“破書店”時,她氣得,當場就摔了一個杯子。
在一次家庭聚會上,她更是,當著所有親戚的面,宣布:
“我江家,沒有這樣,自甘墮落、不求上進的后代!她開的不是書店,那是我們江家的恥辱柱!以后,你們誰都不許去!誰也不許提她!”
“家族的恥辱”。
這個詞,像一把刀,扎在我心上。雖然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,但親耳聽到,還是會疼。
她用最激烈的方式,將我,徹底地,從她的世界里,驅逐了出去。
她甚至,給我的所有親戚,下了“封殺令”。
一時間,我仿佛,真的成了一個,被家族拋棄的孤兒。
沒有人來看我,沒有人來問候我。我的微信里,那些曾經熱鬧的家族群,都變得一片死寂。
我嘴上說不在乎,但心里,怎么可能,真的不在乎。
尤其是在夜深人靜,書店里只剩下我一個人的時候。那種巨大的孤獨感,會像潮水一樣,將我淹沒。
我開始懷疑,我的選擇,是不是真的錯了?
為了這一點點,所謂的“自我”,就與整個家庭為敵,真的值得嗎?
每當我陷入這種情緒時,陳默,總會適時地出現(xiàn)。
他不會說什么大道理。他只是,會默默地,來店里,幫我整理書架,或者,就坐在角落里,安安靜靜地,看一個下午的書。
他的存在,本身,就是一種,無聲的支撐。
他讓我知道,在這個世界上,至少,還有一個人,是理解我的,是支持我的。
有一天,他看著我愁眉不展的樣子,忽然說:“走,帶你去看個東西?!?/p>
他開著他那輛破舊的皮卡車,帶我,來到了郊外的一片荒地。
荒地中央,有一棵,被雷劈過的,巨大的枯樹。
樹干,已經焦黑,一半的樹枝,都斷裂了。看起來,了無生機。
“你看那是什么?”他指著枯樹的頂端。
我順著他指的方向,瞇著眼,仔細地看。
在焦黑的、死寂的樹枝縫隙里,我竟然看到,有幾抹,頑強的、鮮嫩的,新綠。
幾片新的葉子,正迎著風,倔強地,舒展著。
那一刻,我忽然,就釋然了。
是啊。
連一棵被雷劈過的枯樹,都在努力地,長出新的希望。
我這一點點,家人的不理解,又算得了什么呢?
只要我的根還在,只要我還相信光。
我的書店,我的“恥辱柱”,就總有一天,會開出,新的花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