壓一會大馬路,看場電影,兩個人處對象的事就算成了。
第二天,尚志文把三秀領(lǐng)到自己家里,讓父母看看,順便也讓三秀看看自己的家。
尚林和王華對兒子找個農(nóng)村出來的姑娘很不滿意,當聽說姑娘是個老師,工作還行,人長的還挺漂亮。
尚志文這幾年挑對象都挑花眼了,高不成低不就的,現(xiàn)在年齡也老大不小了,不能再耽誤了,就勉強同意了。
當夫妻倆看到三秀長得確實很出眾,舉止言談很得體,沒有半點農(nóng)村姑娘的土氣勁。
看著就是個聰明伶俐,善良睿智的好姑娘,和兒子特般配,特很有夫妻相,簡直是天造地設(shè)的一對。
倆人相貌好,智商高,將來生的孩子必定是優(yōu)秀的,夫妻倆心情一下就變好了,馬上出去張羅飯菜了。
尚林和王華都屬于干部,住的家屬房是三間磚瓦結(jié)構(gòu)的,夫妻倆住東屋,中間是廚房,尚志文和兩個弟弟住西屋。
尚志德結(jié)婚時單位給分了家屬房,搬出去單過了,尚志軍高中畢業(yè)就當兵走了,就尚志文一人住在西屋。
吃飯時,尚志文把老張和李老師兩個大媒婆請來了,一頓飯下來就確定了婚事。
三秀在父母不在場的情況下,一個人說了算,當時也算是思想很前衛(wèi)的人了。
星期日放假,三秀帶著尚志文回鄉(xiāng)下自己家見爹媽,她們村叫劉家崗,離縣城四十里路。
當三秀和尚志文大包小包進屋時,劉老爹和劉媽媽沒等三秀介紹,一看就看明白了,熱情地招呼尚志文坐下。
三秀說了句:“爹,媽,這是尚志文。”
還沒坐下來的尚志文連忙說:
“叔叔阿姨好,我叫尚志文,第一次登門拜訪,不知道二老喜歡什么,略備薄禮,請二老笑納?!?/p>
一聽這文鄒鄒的詞,三秀起了一胳膊雞皮疙瘩,尷尬地笑了 。
劉老爹劉媽媽就知道這是個有文化的人,雖然聽著有點別扭,看到三秀找到了婆家,只要早點結(jié)婚就行,要不然念書都快把自己念傻了。
尚志文見過劉老爹劉媽媽后,這婚事就板上釘釘,定了下來。
兩個人商量著婚事就定在了暑假,這樣三秀就有時間買結(jié)婚所需的一切用品。
尚志文家有現(xiàn)成的房子,兩個人都是大齡青年,屬于有知識有文化的人,三秀也不斤斤計較那些雞毛蒜皮兒的小事。
都是尚志文說買什么?這事該怎么辦?然后再問三秀的意見。
三秀認為尚志文生在城里,在百貨商店上班,是見過世面的人,在審美方面比自己強多了。
所以當尚志文決定要買什么時,征求她意見時,三秀都是同意的。
只有確定婚禮時,意見不統(tǒng)一了,尚志文提倡婚事新辦,不大操大辦的接送俗氣,自己去接三秀,既簡單又浪漫。
就是自己騎摩托車綁朵大紅花,到三秀家接上她,倆人一路觀光風(fēng)景,既時尚又輕松。
整個縣城摩托車都不超過十輛,是有錢都買不到的,既拉風(fēng)又潮流,能騎上摩托車,是所有年輕人的夢中所想。
尚志文能夠騎上摩托車去接新娘子,在當時也是非常氣派的大事,也是一道靚麗的風(fēng)景線。
三秀家肯定是大操大辦要擺酒席的,需要三五十個娘家親戚,大車小車的把三秀風(fēng)風(fēng)光光送到婆家去的。
鄉(xiāng)下人結(jié)婚,不管窮富規(guī)矩都是這樣的。
三秀知道,尚志文不是為了節(jié)約怕花錢,而是嫌她娘家人都是農(nóng)村的,土里土氣的進城送親會給他丟臉。
為了自尊和面子,就是不同意三秀家大車小輛的到城里來他家送親。
三秀知道,尚志文和他家里人,都是瞧不起自己家的,只是滿意自己,才同意了這門婚事。
事到如今,不能為了這一件事產(chǎn)生分歧,以后跟婆家的關(guān)系更不好相處了,為了顧全大局,劉老爹劉媽媽再三相勸:
“送不送親無所謂,誰家也不差那口吃的,面子都是給別人看的,鞋合不合腳,只有自己知道,穿著舒服就行,管別人怎么看干啥?”
三秀覺得爹媽說的也對,事情哪有十全十美的,既然自己相中了尚志文這個人,就得包容他那種傲嬌的脾氣秉性,以后得想法把他這種棱角給打磨平了。
雖然很委屈,想到凡事都有輕重緩急,不能因小失大,婚后再想辦法把面子找補回來,也就同意了。
三秀家的酒席辦的熱熱鬧鬧,鄉(xiāng)里鄉(xiāng)鄰,老親少友一共放了二十多桌酒席,在村里誰家辦婚事人多,就是有面子。
當尚志文騎著摩托車來到三秀家時,年輕人和小孩子圍著看,對這輛戴大紅花的摩托車,那是羨慕不已。
他們都是第一次看到這種車,那么小兩個轱轆卻跑得飛快,可比大隊里的老紅拖拉機和自行車快多了。